一、现象美学视域下的文学性考辨
(一)语音造体层
(二)意义单元层
(三)图式观相层
(四)再现客体层
二、文体考辨
(一)四篇歌谣体作品
(二)一篇寓言体作品
(三)一篇游记
三、最早编入小学国语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
(一)揭示出中国现代新诗的歌谣化开端
(二)开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入教材的先河
(三)倡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,培育文化自信
文章摘要:1919年8月,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、庄适主编的《新体国语教科书》第三至第五册中编入六篇新文学作品,即两篇歌谣体儿童诗《放羊歌》《小鸦歌》、两篇童谣《时辰钟歌》《小弟弟歌》、一篇寓言《小鸡不听母鸡的话》和一篇游记散文《远足会》。经认真考辨,它们是最早入选国语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,作为易代之际新旧文学的连接物,表达了民初学者对国语文学的理解和探索,也通过国民学校语文课堂的教学,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理念和文化心理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作者:王艳华
作者单位:昆明学院人文学院
论文DOI:10.14091/j.cnki.kmxyxb.2022.02.004
论文分类号:I206.7